图片
口碑好的特色老中医。■上热下寒体质在现代很常见:身体里冷热不均,上半身热得像火炉,而下半身却冰冷得跟冰箱似的。这不仅仅是老话说的“体内阴阳不调”那么简单,而是阴阳两种能量流动不畅,没办法形成对流,结果就变成了上面热烘烘,下面冷飕飕的怪体质。今天,云太医就和大家聊聊上热下寒体质,主要探讨3个问题:上热下寒体质如何辨别?上热下寒体质是怎么回事?怎么化解上热下寒体质?图片
如何辨别上热下寒体质?一个人是体寒还是体热,很多时候无法分得那么清楚。不过上热下寒体质,寒热分布会比较明显,具体会有如下表现:1、嗓子、牙龈容易上火,但是吃凉的会拉肚子2、口腔溃疡反复复发,手脚冰凉3、喉咙疼,眼睛干涩,耳鸣;4、虚不受补,一补就上火;5、睡眠困难,容易失眠;6、饮食耐温不耐寒7、大便不成型、小便频繁,但是不喜欢喝水;8、女性月经疼痛、月经量少;9、腰膝酸冷,下肢浮肿;10、爱流鼻血,脸上长痘痘;以上占了2条以上,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是上热下寒体质了。图片
上热下寒体质,具体是怎么回事?其实,在人体中有一个横膈,中医就以「膈」为界分为上下。正常情况下,阴阳平衡时:位于人体上焦的心肺阳气就像太阳,它正常往下走,下半身才能不寒;位于下焦的肝肾之阴就像河流,它正常往上走,上半身才能不燥;这一整个气机流转的过程呢,需要脾胃的气机升降来完成。图片
所以一旦出现上热下寒体质,无外乎三个原因:心肾不交、心火旺、肾水不足。要想改变上热下寒的状态,就需要分3步走了。第一步,先打通中焦,恢复脾胃升降,疏通上下交通的要塞;第二步,清虚火,补肾水,引火下行;第三步,调畅气血流通。图片
上热下寒体质的3个调理方法方法一:食疗保健首先,我们可以试试黑豆水。黑豆,看着又黑又小,样貌也不如红豆讨喜,但它却备受古今中医的喜爱。补药一堆,不如黑豆一把。黑豆能入肾,黑豆水能滋补肾水,可以把上焦的虚火都收进肾水里。具体做法很简单:抓半碗黑豆,加水两碗,冷水下锅,水烧开后转小火熬上20分钟就可以了。不吃黑豆,只需要喝黑豆水就行,如果味道觉得清淡,可以加一些冰糖。图片
其次、试试陈皮小米粥,养脾胃。材料:陈皮,小米,红枣,生姜适量。做法:红枣洗净去核,所有材料一起入锅,加水适量,煮30分钟即可。陈皮理气健脾,红枣补中益气,小米滋阴养血,生姜降逆和胃,这个食疗方,可起到健脾益气、降逆和胃、枢转脾胃的作用,恢复脾胃气机升降。方法二:穴位保健上热下寒的朋友们,可以特别注意2个穴位:关元穴、涌泉穴。没事儿的时候,按揉或者艾灸一下这几个穴位。(1)关元穴关元穴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的门户,是男子藏精、女子藏血之处,是统摄元气之所。元气充足了,阴阳就会规律运行,该升则升,该降则降了。因为调理上热下寒体质,可以多按揉,关元穴。位置:位于腹部,身体前正中线,脐中下3寸。也就是从人体肚脐中间下三寸(四指并拢,从脐中起,以中指横纹为标准,横向的距离)。图片
按摩方法:将中指或食指放在关元穴上,进行小幅度环形按揉。每次按摩1至3分钟,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。(2)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全身位置最低、与地面最近的穴位,可谓是最“接地气”的穴位。肾出于涌泉,按摩涌泉穴,调动肾水上行,是一个最简单最实用的引火归元法,所谓水升火降,上下安泰,一举两得。位置:在足掌部,当足部五趾内卷时,足前部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。图片
方法:按摩涌泉穴的最佳时间在睡前,用拇指按压两侧涌泉穴3-5分钟,以感到酸胀为度。方法三:泡脚方:温胆汤温胆汤出自药王孙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,主要有两个功效,一是化散痰湿浊邪,再一个是清利胆胃之气。配方:茯苓、半夏、枳实、竹茹、陈皮、炙甘草。一共6味中药。茯苓利水渗湿,半夏燥湿化痰,枳实行气破气,陈皮理气化痰,炙甘草调和诸药。图片
诸药合用,化散痰湿浊邪让人体阳气正常宣发;通降胃气以利胆气,从而疏解肝胆之郁,使阳气得升。气机正常流转,上热下寒体质也就化解了。以上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几种调理上热下寒的方法。记住,调理身体需要耐心和恒心,千万不要急于求成!不过,想要恢复正常体质,除了以上的几个方法外,更重要的是从日常生活做起,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,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钱龙配资-线上最大的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平台点评-合法配资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