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AI打破西方垄断! DeepSeek-R1凭强化学习登上《自然》封面,国产大模型迎来历史性突破。
9月17日,全球学术期刊《自然》(Nature)的封面上,首次出现了一篇关于大语言模型的论文——来自中国团队DeepSeek的DeepSeek-R1。 这也是全球首个经过严格独立同行评审的主流大模型,彻底打破了该领域“无评审、缺透明”的空白现状。
《自然》杂志社论直言,几乎所有主流大模型都尚未经过独立同行评审,而DeepSeek-R1终于改变了这一现状。 该模型不仅技术领先,还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开源推理模型,在Hugging Face上的下载量已超1090万次。
论文显示,DeepSeek-R1的核心突破在于“仅通过强化学习激发大模型推理能力”。 传统方法依赖人工标注的思维链示例,成本高、扩展性差,还可能因人类认知偏见限制模型探索更优解。 而DeepSeek团队采用群体相对策略优化(GRPO)框架,仅以答案正确性作为奖励信号,让模型自我演化出复杂推理策略。
训练过程中,模型甚至出现“顿悟时刻”:突然增加反思频次,自主生成长推理链,重新评估和修正解题思路。 最终,DeepSeek-R1在数学、编程及STEM研究生水平问题等多个权威测试中表现卓越,准确率显著提升。
论文亦首次正面回应了蒸馏质疑。 团队明确表示,基座模型DeepSeek-V3 Base的训练数据全部来自互联网,虽可能包含GPT-4生成内容,但绝非故意为之,且绝无专门蒸馏环节。 数据截止于2024年7月,当时先进推理模型尚未公开,无意蒸馏的可能性极低。
安全性方面,DeepSeek-R1引入了外部风险控制系统,结合关键词匹配和DeepSeek-V3风险审查,有效识别并拦截不安全对话。 公开测试显示,其安全性能在多数基准上超越Claude-3.7-Sonnet、GPT-4o等前沿模型。
本次论文评审过程严谨,8位专家提出上百条意见,团队逐条回应。 评审材料长达64页,近乎论文正文三倍,新增多个章节与安全报告,极大增强研究透明度和可信度。 《自然》强调,同行评审能有效抑制AI行业过度炒作,应对未经验证宣传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。
DeepSeek-R1的成功,标志着中国在大模型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也为全球AI研发透明度树立了新标杆。
钱龙配资-线上最大的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平台点评-合法配资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